知识吧 知识资讯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仓库出库作业,是当前仓储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通常需要经历拣货、验货、打包、称重、出库操作和快递对接。本文作者对这些操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前面我们讲了入库作业的具体内容,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出库作业,毕竟商品入库是为了最终出库的。

仓库出库作业,是当前仓储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因三大作业中,出库作业耗费的人力最多,因此各大仓储争相想办法提高仓库出库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那么如何出库作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流程呢?

通常要经历拣货、验货、打包、称重、出库操作和快递交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将使得当天发货出现异常。那么每一步都是具体式怎么操作的呢?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01 拣货

以前我们在《谈谈仓储管理的拣货方式》一文中讲过,仓储的拣货方式分为四种:

  1. 人工摘果式拣货
  2. 人工播种式拣货
  3. DPS摘取式拣货
  4. DAS播种式拣货

这四种拣货方式,是当前普通仓库的最主要的出库作业核心方式。其中DPS摘取式拣货和DAS播种式拣货,分别是人工摘果式拣货和人工播种式拣货中二次分拣的进阶版。因此仓储拣货方式整体分为摘果式和播种式。

1. 摘果式拣货

摘果式拣货,指按照客户订单,一单一单的拣货,通常用在时效性较高的行业,如半小时达的买药,买菜并通过同城快递立即送货上门这种业务。在《谈谈仓储管理的拣货方式》中我提到过,摘果式拣货也分为三种。

1)普通摘果式

通常人工摘果式的拣货区巷道式开放式的,由一个员工一张订单的拣货单从头拣到尾,直到订单拣货完成,才开始下一个订单。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从图上可知,此方法耗费较长的时常在行进上,因此,此方法适合商品SKU数量较少或者仓库拣货区面积小的情况,拣货员不用浪费时间在行进上。

2)往复摘果式

往复摘果式,往复摘果式对拣货区巷道有要求,必须成单路径形式,及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拣货员从入口处领取拣货单,按照拣货单从上倒下依次拣货,直到遇见第二个拣货人员,交接已经部分完成或者全部完成的拣货单给下一个拣货人员然后返回。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值得注意的式,往复摘果式,需要考虑人员数量、商品售卖频次,行走速度和取货时间,使得每个拣货人员的往复时间基本保持一致。

3)交接式摘果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交接式拣货,和往复式拣货法类似,但是往复式拣货法的拣货人员的行进距离每次都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办法极易造成拣货人员拥堵,部分(勤快的人)人员行进距离极大,部分人(喜欢偷懒的人)则基本不需要走动。因此,又出现了一个交接式拣货,这种办法其实式参考了传输带式的拣货办法。

4)传输带摘果式

传输带摘果式,是依靠传输带和其对应的传输带系统,自动决定将拣货篮推动至下一个拣货点,如图所示,拣货区域的巷道与传输带垂直,每个拣货员的拣货区是固定的。

仓储核心三大业务之出库作业

2. 播种式拣货

波次拣货分为边拣边播和边拣后播两种。

1)边拣边播

边拣边播,其实和摘果式拣货法有点类似,摘果式拣货一次处理一个订单,而边拣边播则是一次性处理N个订单,将商品从货架上取下之后,立即再将商品分派到随行的小推车的不同篮子内。

其实,边拣边播和摘果实拣货的前三种(普通摘果式,往复摘果式,交接摘果式)可以合理的结合,这样将提高一定拣货效率。

2)先拣后播

先拣后播指先将商品从拣货区挑选出放置到特定区域,然后在特定区域进行二次分拣。先拣后播拣货式是当前电商仓储中最常见的拣货方式,此拣货方式的核心在于波次生成与二次分拣任务的执行。

什么叫波次:

系统根据一段时间内的订单,将这段时间内的订单中的商品按照SKU的形式进行归类。如5个订单,分别购买A,B,C,D,E | A,B,E |B,E|E|C|,然后系统将按照拣货人员数量生成多个拣货任务:A*2 B*3 C*2 D*1 E*4 这5个播种拣货单(由于波次策略不同,也可能生成的波次任务少于5个),由几个拣货人员先将这些商品全部拣选至一个指定区域(不区分订单),然后,在就近的一个区域再分别按照订单从这个指定区域中按照订单拣选即可。

波次拣货降低了在大范围拣货区与内行进时间,从而提高效率。但是如何生成波次,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此文暂时不做赘述,后面文章再说明。

02 二次分拣

当仓库采用的出库方式式先拣后播的时候,就会出现二次分拣。一般采用的二次分拣的仓库,其出库的商品覆盖面都比较广,仓库拣货区区域较大,为了提高拣货效率,在生成波次的时候,会让几个人分别将改波次的所有商品统一捡到一个地方,然后分别扫描拣货单,按照提示在一个小区域内移动商品到指定位置。

二次分拣的方法有很多。

1. 播种墙播种

播种墙播种,即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有很多个播种框,扫描波次编号,然后在扫描商品码,自动匹配需要放入该商品的播种框以及对应的数量,操作后继续下一个商品即可。

播种墙播种有两种子分类(播种墙:一次性对多个播种框同时进行播种):

  1. 普通播种墙,是通过扫描商品码,在页面上显示该商品需要放入的播种框。
  2. DAS播种式,是通过扫描上牌吗,在播种框旁边自带的电子标签显示应放入的商品数量以及放入后并且按播种框上的确认按钮。

2. 单件播种

单件播种,特指一个订单只有一件商品的特殊播种情况。如服装,在服装行业中,有超过60的订单一个订单只有一件商品,这种订单在拣货的时候,可以直接按照商品打单,比如扫码商品条码,自动将该波次内只有该商品的订单自动选出,然后一键操作打印发货单,快递单和发票,直接打包即可。

3. 播种框播种(一次性只播种一个订单的一种商品)

播种框播种有点类似普通摘果式拣货,即确认要拣货的订单,然后再按照订单列表分别将对应的商品捡出放入。

03 验货

验货是为了对拣货的一次确认,避免出现错拣、漏拣、多拣货,这会造成订单售后率居高不下,因此,需要采用各种办法对已拣出的商品进行验货。

验货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扫描客户配送单号(订单号),然后依次扫描商品,当商品已全部捡出则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04 打包

订单打包,是已经确认订单拣货,需要放入订单发货单,引流卡片等其他物料,封装,并打印快递单,并粘贴到快递包裹上。

一般来说,都是扫码枪扫描拣货单,系统自动打印发货单和快递单,如果有发票需求,也会自动打印电子发票,然后放入其他物料,最终封包。

05 称重

对包裹的重量进行称量,便于计算快递成本。

一般来说,仓储系统中已经存储了每一件商品的重量,但是实际快递称重还需要计算包装物的重量,所以一般来说实际快递包裹重量会略高于商品商品总重总和。为了便于实际核算快递成本,所以需要进行最终称重。同时通过称重与物品计算重量的比较,可以进一步对商品错拣进行比对。

称重的办法有很多:

  • 机器称重:通过扫描包裹上的快递单号,包裹在通过称重台时候自动录入对应的重量,此方法需要引入新的设备。
  • 系统计算称重:部分仓库都自动忽略包裹的包装重量,使用商品的总重计算为包裹的最终重量,使用此方法,则可以关闭称重作业步骤。

06 出库操作

出库是仓储在发货前的最后一步操作,代表着商品打包完成,只需要等待快递揽货。前面的验货、打包、称重作业,都是在发货的准备步骤 ,而这一步,则通知ERP最终告知用户订单已发货了呢。完成此步骤之后,需要对库存进行扣减,扣除总库存和锁定库存。

但是有很多时候,仓库为了效率,会将验货或者打包与此步骤关联,即系统收到已完成验货或者打包后,自动完成对应订单的出库。

07 快递(物流)交接

快递交接,一般来说如果是自家物流公司,最好是将包裹按照不同收货地进行分堆,便于物流保持其先下后上,重货先上等提高物流效率的原则。但如果是走的三方快递,则不严格要求。

另外快递(物流)交接,更多的是手续上的交接,让快递(物流)公司人员出具确认已取货的手续。

从上面不难看出,不论是播种式拣货出库作业,还是摘果式拣货的出库作业,后面都将经理验货,打包,称重,出库操作和快递(物流)的交接。且这几步也基本没有差别。

而唯一的差别在于播种式拣货和摘果式拣货中更具体的差别了,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在做详细介绍

当然,对于大宗出库和普通出库之间也有着差别。

以上就是普通仓库出库作业的流程,除此之外,一些仓库还会涉及到大宗出库的问题。

08 大宗出库

大宗出库,顾名思义为数量、体积、重量较大的订单进行出库作业。为便于区分大宗订单和普通订单系统跟根据出库订单来源,依照商品数量、体积、重量、运输方式等维度进行自动区分。

大宗出库的时候,由于大宗订单的特殊性,可跳过拣货、验货、称重、打包等环节,达到快速出库的目的。

同时,考虑到大宗订单可能涉及商品数量特别大,单个作业人员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宗出库支持将订单业务拆分多个任务可供多人同时作业,并且,部分大宗出库作业甚至会直接前往储存区取货,以减少货物对拣货区的压力,避免二次拣货区补货的问题。

本文由@烤红薯 原创发布于知识吧,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知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ishiba.net/21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

Warning: error_log(/www/wwwroot/www.zhishiba.net/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log/log-2620.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zhishiba.net/wp-content/plugins/spider-analyser/spider.class.php on line 2900